二硫化鉬用于原位凝膠系統

最近,德州農工大學Akhilesh K. Gaharwar教授團隊介紹了一種新型的近紅外激發原位凝膠系統,該系統不需要光引發劑,但含有豐富的缺陷態二硫化鉬(MoS2)納米材料和硫醇官能化的熱敏聚合物。該原位凝膠系統的發現爲藥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硫化鉬用于原位凝膠系統圖片

原位凝膠,是一類以相對低粘度的液體狀態給藥後,注射後其物理形態迅速轉變,在用藥部位形成半固體凝膠狀態的藥物貯庫。其具有緩釋、控釋及脉衝釋放的作用,廣泛應用于皮下或肌內注射、皮膚、眼部、鼻腔、口腔、陰道、直腸等多種途徑給藥。

原位凝膠劑是應用于生物體內,因而應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容易注射、滯留時間較長、無毒等特點。不過,目前的原位凝膠劑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光引發劑,由于暴露在短波輻射時會産生反應性物種,因此會對周圍的細胞和組織産生傷害。

二硫化鉬用于原位凝膠系統圖片

針對這種情况,德州農工大學研究者就設計出了無需光引發劑的新型原位凝膠化系統。研究表明,該系統是利用二硫化鉬的光熱特性和熱響應性聚合物的固有相變能力,暴露于近紅外輻射會激活動態的聚合物-納米材料相互作用。特別是,在近紅外照射下,MoS2通過缺陷驅動的點擊化學能與多個聚合物鏈連接,從而成爲交聯中心。此外,交聯的凝膠還具有潜在的近紅外光響應性,可釋放和封裝治療藥物。

該研究成果已以“Light‐Triggered In Situ Gelation of Hydrogels using 2D Molybdenum Disulfide (MoS2) Nanoassemblies as Crosslink Epicenter”爲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了。

评论被关闭。

旧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