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10月21日,不計其數的報導和書籍都記載說“愛迪生在這一天發明了電燈”,而且這個故事從此進入很多國家的課本,成為普通人的歷史常識。不過愛迪生當時發明的這種燈,屬於白熾燈類,現在已經被世界很多國家漸漸淘汰。
愛迪生沒有“發明”電燈
實際上早在愛迪生之前,發明家們已經有了各種對白熾燈的改進,但他們毫無例外地沒有愛迪生那麼出名。然而畢竟是早期發明,那時的白熾燈普遍面臨著壽命低、成本高、耗電高、商業化困難等等問題。
雖然只有小學學歷,愛迪生的研究勁頭和商業嗅覺卻是不輸常人。1878年,愛迪生開始致力於電氣照明的技術特徵改進工作,其目的是為了與以天然氣和煤油為基礎的傳統照明市場進行競爭。經過了碳纖維、白金及其它金屬的大量試驗後,愛迪生又把目光放回了碳纖維上,其中很大原因就是他意識到了選擇電阻大小的問題,實驗直至1879年10月22日才取得第一次成功,那個燈泡持續照明了13.5個小時。
1879年,愛迪生與J.P.摩根的合夥人以及范德比爾特家族的成員,一同組建了通用電氣的前身——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Edison Electric Light Company),他領導了這種材質的白熾燈的後續改進,於1879年11月申請專利,於次年1月被授予專利權,最後愛迪生燈泡才被改進到可以持續照明1200小時。
如今人們熟知的耐用、耐高溫而又不變形的鎢絲白熾燈,實際上並不是愛迪生發明的,最早的鎢絲白熾燈是克羅地亞人Franjo Hanaman與匈牙利人Alexander Just發明的,後來這個專利歸屬於匈牙利的通斯拉姆公司(TUNGSRAM),該公司名稱的由來是英文和德文的“鎢”的讀音,用以展示該公司的光輝歷史——“我們擁有世界上第一個鎢絲燈專利!”

魔術師愛迪生與Franjo Hanaman、Alexander Just
“發明大王”愛迪生名下擁有的專利據統計超過1500項,但事實上,除了留聲機專利以外,愛迪生幾乎所有其它的專利都是實用新型專利,這種類型的專利對創新的要求不高,它們囊括了工藝、電氣、機械、化工等方方面面。
美國當時的專利法保護的發明十之八九都是對已有技術的改進,例如對某些技術特徵進行新的組合,愛迪生發明的電燈實質就是技術特徵上的改進,具體一點就是白熾燈中細絲線的材質問題。
技術特徵可以是零件、部件、材料、器具、設備、裝置的形狀、結構、成分、尺寸,也可以是工藝、步驟、過程,所涉及的時間、溫度、壓力以及所採用的設備和工具等等,甚至技術特徵之間的相互關係也是一種技術特徵。
正是由於這種實用性改進的寬泛定位,很多人混淆了發明和專利,也締造了愛迪生“大發明家”的神話。後來很多人漸漸對耳熟能詳的“愛迪生發明燈泡”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愛迪生沒有在任何意義上“發明”燈泡,只是改進了它的技術特徵,這項專利的成功更多是依靠商業運作。
製造愛迪生神話
愛迪生在世界各地如此出名,很大原因就是宣傳和行銷。愛迪生主要的創新工作都來自於他的工業研究實驗室,它建立在美國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Menlo Park)內,這個實驗室曾因在6年內產生超過400項發明而世界聞名,贏得了“發明工廠”的稱號,事實上現在這個稱號與“專利叢林”一樣都是褒貶不一的,所以對白熾燈的實驗嘗試也不是愛迪生獨自完成的。

愛迪生在門羅公園的實驗室,1880年1月10日。(Frank Leslie's Illustrated Newspaper)
愛迪生的實驗室對於白熾燈技術特徵的改進測試,具體次數無從得知,可能達到了幾百次、幾千次或者幾萬次,但是愛迪生向媒體發佈消息的目標卻顯而易見,諸如在全世界尋找完美的纖維、試驗了上萬次等等,都能更好地宣傳產品背後的艱辛、嚴謹以及優越性。
1884年,更有一位名叫特斯拉(Nikola Tesla)的青年,慕名前來投奔愛迪生的團隊。更多資料顯示,愛迪生只是把特斯拉當成一個沒經驗、聰明又年輕的雇員,但事實上特斯拉有著深厚的理論功底。特斯拉在經過與愛迪生的相處之後,終於認清愛迪生的商人嘴臉,以及在創新方面的有限能力——“愛迪生這種無視基礎知識,毫無理論依據的大量實驗,實際上是一種愚蠢的行為。”隨後,二者也就分道揚鑣了。
“電流之戰”中背後抹黑對手
於是在此後的歲月裡,愛迪生經常構思一些抹黑特斯拉的話題,他成功說服了銀行家J.P.摩根不再投資特斯拉。後來一直宣導直流電的愛迪生聯合J.P.摩根,向宣導交流電的特斯拉和喬治•威斯汀豪斯(Geogre Westinghouse)掀起了著名的“電流之戰”,這段時期,愛迪生充分研究並利用了當時人類對電心存恐懼的優勢。

愛迪生告誡大眾“交流電是人類的殺手”。(紀錄片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
為了讓群眾直觀地感受到交流電的危險,愛迪生雇傭小學生們到街上抓貓、狗等小動物,並安排雇員們用1000伏直流電電擊這些小動物,結果它們仍然活著,接著再用350伏交流電電擊,小動物們就都被電死了,最後甚至用交流電電死一隻大象。

1903年被電死的紐約公園馬戲團大象“圖潑西”。(紀錄片Electrocuting an Elephant)

殺妻被判死刑的William Kemmler被2000伏的交流電處決。(紀錄片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
愛迪生利用手下勞力締造了自己“發明大王”的神話,並在“電流之戰”中使用無數骯髒的宣傳手段,充分暴露出他身為商人內心陰暗的一面。
借電燈的“發明”,愛迪生的聲望在全世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比課本中勤懇、不服輸以及少年機智的形象,愛迪生為了成功而採取的商業運作和宣傳策略或許更應該被世人知曉。
[本文摘自澎湃私家歷史]